說起我家那小子的異位性皮膚炎,真是一把辛酸淚。從他出生幾個月開始,臉頰、脖子、手肘彎曲處就反反覆覆出現紅疹,癢得他抓個不停,看真叫人心疼!
為對抗這惱人的皮膚炎,我可是做足功課,也試遍各種方法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,我幫兒子對抗異位性皮膚炎的乳液挑選和使用心得。

第一次接觸:藥膏的震撼教育
一開始,當然是先帶去看醫生。醫生診斷是異位性皮膚炎後,開藥膏給我們擦。記得那時候,醫生開含有類固醇的藥膏,像是「氫化可的松」之類的。
剛開始擦,效果真的很紅疹很快就消退,也不太癢。但好景不常,停藥後沒多久,皮膚炎又捲土重來,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,讓我開始擔心類固醇的副作用。
乳液的漫漫長路
後來,我決定從日常保濕下手。聽說加強保濕可以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的機率,我就開始乳液的尋覓之路。
第一階段:嬰兒乳液的溫和試煉
一開始,我只敢給兒子用嬰兒專用的乳液。藥妝店裡那些標榜「低敏」、「無添加」、「天然」的產品,我都買回家試過。有些乳液擦起來清爽不黏膩,但保濕效果似乎不太夠;有些乳液雖然滋潤,但又覺得太油膩,怕悶住兒子的皮膚。
我還特別注意到一款標榜含有「燕麥」成分的乳液,說是對敏感肌膚很用之後,兒子的皮膚狀況似乎有稍微穩定一些,但還是沒有完全解決問題。
第二階段:進階乳液的成分研究
隨著兒子長大,皮膚炎的狀況也越來越複雜。我開始研究起乳液的成分,希望能找到更有效的產品。

我發現,有些乳液會添加「金盞花」、「洋甘菊」等植物萃取物,據說有舒緩、抗發炎的效果。我也試過含有「神經醯胺」成分的乳液,聽說可以修復皮膚屏障。甚至,我還買過澳洲的「羊奶身體乳」,想說天然的成分應該比較安全。
這段期間,我像是神農嚐百草一樣,不斷嘗試各種乳液。有些產品確實能稍微改善兒子的皮膚狀況,但都無法完全根治。
第三階段:乳液的搭配使用
經過一番摸索,我發現單靠一種乳液是不夠的。我開始學習搭配不同的乳液,根據兒子的皮膚狀況調整使用方式。
- 平常保養:我會選擇成分單純、溫和的乳液,早晚各擦一次。
- 皮膚乾燥時:我會加強使用滋潤度較高的乳液,或是凡士林。
- 皮膚發炎時:我會先擦醫生開的藥膏,等症狀緩解後,再用乳液加強保濕。
我的乳液作戰小撇步
除乳液的選擇,我還整理一些使用上的小撇步:
- 洗澡後立即擦乳液:洗完澡後,皮膚的水分容易流失,這時候擦乳液效果最
- 厚敷乳液:如果皮膚真的很乾燥,可以厚厚地擦上一層乳液,讓皮膚充分吸收。
- 避免過度清潔:過度清潔會破壞皮膚的保護層,讓皮膚更容易乾燥、發炎。
- 穿著透氣的衣物: 選擇透氣、不緊身的衣物,避免摩擦刺激皮膚。
對抗異位性皮膚炎是一場長期抗戰,沒有一蹴可幾的方法。但透過不斷的嘗試和調整,我終於找到適合兒子的乳液保養方式。雖然他的皮膚偶爾還是會鬧脾氣,但整體狀況已經穩定許多。
希望我的經驗分享,能給同樣為異位性皮膚炎所苦的家長們一些幫助。讓我們一起努力,為孩子打造一個舒適、健康的肌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