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今天來跟大家聊聊我最近在搞的一個小實驗——「十倍粥」。一開始聽到「十倍粥」這名字,我也一頭霧水,想說這是啥東東?後來才知道,原來這是給小寶寶開始吃副食品時的一種粥!
我這個人,一向對新事物充滿好奇,尤其是有關吃的,更是充滿行動力。雖然我家沒有小寶寶,我還是決定親自來試試看這個「十倍粥」到底怎麼一回事。
準備階段
我先上網查查資料,發現所謂的「十倍粥」,就是米跟水的比例是 1:10。然後我又看到有人說,這十倍粥通常是給 4 個月以上的寶寶吃的,最初的一個月是每天吃一回,而最初的七天稱為米粥習慣週。看到這,我想,那我就來個七天體驗好!
開始煮粥
接下來,就是動手做。我拿出家裡的小量杯,量一杯白米,然後加十杯水。開火!先用大火煮滾,然後轉小火慢慢熬。說真的,這煮粥還真是個功夫活,得不時的攪拌攪拌,免得糊底。
大概煮一個多小時,粥終於煮好。看著鍋裡那稀稀的粥,我心想這就是傳說中的「十倍粥」?看起來還真沒什麼特別的。
我的七天體驗
接下來的七天,我每天早上都會吃一碗自己煮的十倍粥。說實話,這粥真的沒啥味道,就是淡淡的米香。為讓自己能堅持下去,我還會加點肉鬆、醬瓜之類的小菜。
- 第一天:有點不習慣,覺得這粥也太稀!
- 第二天:還是覺得很稀,但好像比昨天好一點。
- 第三天:開始慢慢能接受,感覺還挺清爽的。
- 第四天:發現吃完粥後,好像消化得比較快。
- 第五天:感覺身體好像變輕盈一些,不知道是不是錯覺。
- 第六天:已經完全習慣這個口感,而且覺得還蠻好吃的。
- 第七天:要結束,居然還有點捨不得!
體驗總結
七天下來,我覺得這「十倍粥」還真有點意思。雖然一開始吃不太習慣,但慢慢的就喜歡上這種清淡的口感。而且我發現這幾天我的腸胃似乎也比以前舒服一些,排便也變得比較順暢。我甚至還發現,這粥吃完容易有飽腹感,但飽腹感消失得也快。
總之,這次的「十倍粥」體驗,對我來說還蠻有趣的。雖然我不是寶寶,但我也從中學到一些東西,像是煮粥的技巧,還有不同飲食對身體的影響等等。如果你也對「十倍粥」感興趣,不妨也試試看!說不定你也會有什麼新發現!
好,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!希望大家會喜歡。下次再見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