欸,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我最近搞的一個小實驗——「口水診」!聽起來有點怪怪的,但其實還蠻有趣的。
一開始,是因為看到新聞說,現在驗新冠病毒不用再捅鼻子捅得那麼痛苦,用口水也可以驗。我就想說,誒,這口水是不是還有別的用途?

於是我就開始上網查資料,發現原來口水還真的不簡單!它裡面有各種各樣的東西,像是激素、病毒、細菌,甚至聽說還能驗出一些癌症的早期指標。
我的「口水診」實驗
所以我就突發奇想,想說自己來試試看,能不能用口水來做點簡單的檢測。
- 第一步:收集口水。這一步其實沒啥難度,就早上起床刷牙前,吐一口到乾淨的杯子裡就行。
- 第二步:觀察。這一步就比較憑感覺,我主要是看看口水的顏色、黏稠度,有沒有什麼奇怪的泡泡之類的。
- 第三步:記錄。我會把每天觀察到的情況記錄下來,然後再對比一下,看看有沒有什麼變化。
當然,我知道這樣做肯定不準確,畢竟我又不是專業的醫生,也沒有什麼專業的儀器。但是,我覺得這還蠻好玩的,可以讓我更解自己的身體狀況。
比如說,有一陣子我熬夜比較多,就發現口水變得比較黏稠,而且早上起來的時候,嘴巴裡的味道也比較重。我就會提醒自己要多喝水、多休息。
還有一次,我發現口水裡好像有點血絲,雖然很少,但還是讓我有點擔心。後來去看牙醫,才知道是牙齦有點發炎,還好發現得早,沒什麼大問題。
一點小提醒
不過,大家要注意,我這只是個人的小實驗,不能當作真正的診斷依據。如果你真的覺得身體有什麼不舒服,還是要去看醫生,聽醫生的專業意見。
總之,我覺得「口水診」這個小實驗還蠻有意思的,讓我對自己的身體有更多的解。雖然不能完全取代正規的醫學檢查,但作為一個日常的自我觀察,還是挺不錯的。
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,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