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來跟大家聊聊那個「性蕾期」的實踐記錄,其實也是蠻不好意思開口的,但想想還是分享出來,畢竟這也是個成長的過程嘛
一開始吼,其實我根本不知道啥是「性蕾期」,也是後來慢慢摸索,才搞清楚這玩意兒。

大概就是從我兒子三歲多開始,我發現他開始對自己的「小雞雞」特別感興趣,沒事就愛摸摸,有時候還會問我:「爸爸,這是什麼?」
一開始我還真不知道怎麼回答,就含糊地說:「這是你的小寶貝。」
後來我發現這樣不行,得正視這個問題,於是我就開始上網查資料,才知道這叫做「性蕾期」。
摸索階段
- 觀察: 我開始更仔細地觀察兒子的行為,發現他不僅對自己的身體好奇,也開始對別人的身體好奇。
- 記錄: 我會把一些特別的行為記錄下來,例如他會問:「媽媽為什麼沒有小雞雞?」 這種問題。
- 困惑: 老實說,剛開始真的挺困惑的,不知道怎麼應對才有時候還會覺得有點尷尬。
實踐階段
我知道不能逃避,得想辦法引導他,於是我就開始嘗試各種方法:
- 繪本: 我買一些關於身體的繪本,跟他一起看,用比較可愛的方式讓他解男女生的不同。
- 遊戲: 我會跟他玩一些角色扮演的遊戲,讓他解不同性別的角色。
- 坦誠溝通: 最重要的還是坦誠溝通,他問什麼,我就盡量用他能理解的方式回答他,不迴避,也不責罵。
- 設定界線: 當然,我也會告訴他,有些地方是不能隨便給別人看的,要保護好自己。
效果與反思
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,我發現兒子對身體的認知越來越清晰,也比較不會有那些奇怪的舉動。
我覺得這整個過程,對我和兒子來說都是一種成長。我學會怎麼面對孩子的性教育問題,兒子也學會認識自己的身體,尊重自己和別人。
當然,這條路還很長,未來還會遇到什麼問題,我也說不準,但至少現在,我更有信心去面對。
總之,這就是我關於「性蕾期」的一點點實踐記錄,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參考,也歡迎大家一起交流討論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