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,是我最近在托嬰中心實作「嬰幼兒適性發展活動」的一些心得和記錄。話說,這陣子我真的為這個主題,忙進忙出,但也收穫滿滿,迫不及待想跟大家分享!
從零開始的摸索
一開始,我其實對「適性發展」這四個字有點陌生,只知道要設計適合小朋友的活動。但到底怎樣才算「適合」?我可是花不少時間去研究。

我先從網路上找一些資料,發現原來「適性發展」是要根據每個小朋友的年齡、個別差異來設計活動。這下我懂,不能一套活動用到底,得針對不同孩子做調整。
制定計畫與準備
解基本概念後,我開始著手制定計畫。我參考一些托嬰中心的作息表和保育計畫表,然後根據我們中心小朋友的狀況,擬定一份專屬的活動計畫。
我把小朋友分成幾個小組,像是爬行組、學步組、塗鴉組等等。這樣一來,我可以更方便地為每個小組設計不同的活動。
- 爬行組:我準備一些軟墊、隧道玩具,讓他們盡情探索,練習大肌肉發展。
- 學步組:我找一些小推車、積木,讓他們在推拉、堆疊的過程中,練習平衡感和手眼協調。
- 塗鴉組:我準備安全無毒的蠟筆、大張的圖畫紙,讓他們自由揮灑,發揮創意。
實戰演練與觀察
計畫擬好後,就是實戰演練!我帶著小朋友們一起玩,一邊觀察他們的反應。
我發現,每個小朋友的興趣和能力真的都不一樣。有些小朋友特別喜歡爬隧道,有些小朋友對積木情有獨鍾,還有一些小朋友拿到蠟筆就停不下來。
這時候,我就會根據他們的反應,調整活動內容和方式。例如,如果小朋友對某個活動沒興趣,我就會換個方式引導,或者換個活動試試看。
記錄與反思
每次活動結束後,我都會把小朋友的表現記錄下來。像是誰特別喜歡哪個活動、誰在活動中遇到什麼困難、誰又有什麼新的進步等等。
這些記錄對我來說非常寶貴,因為我可以從中解每個小朋友的發展狀況,也可以作為下次設計活動的參考。

最重要的是,我不斷地反思、調整、再嘗試。 畢竟,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,沒有一套方法可以適用所有人。只有不斷地觀察、學習、改進,才能找到最適合他們的活動方式。
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。希望我的經驗對大家有幫助。如果你們也有什麼托育方面的心得,歡迎留言跟我交流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