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今天來跟大家聊聊「孕婦 用藥 等級」這個話題,當初會想瞭解這個,是因為我老婆懷孕!
身為一個準爸爸,當然希望老婆跟寶寶都健康平安,所以我就開始研究孕婦用藥這方面的資訊,想知道哪些藥可以吃,哪些藥不能吃。這一研究,才發現原來孕婦用藥還有分級別的!

一開始,我真的是一頭霧水,網路上資訊一堆,看得我眼花撩亂。我先是到處去各大論壇還有一些媽媽寶寶的社群網站,發文問有沒有人懂這個,也看看有沒有過來人的經驗可以分享。不過,收到的回應真的是五花八門,有些說法甚至互相矛盾,讓我更 confused 。
後來,我想說還是得找一些更可靠的資訊來源。於是我開始查一些醫學資料庫,像是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」(FDA)的網站。不過,這些網站上的資訊都太專業,一堆醫學名詞,看得我頭都暈。而且好多都是英文的,我的英文真的很爛,只能硬著頭皮用翻譯軟體慢慢看。
為搞清楚這些藥物分級,我還特地跑去醫院,想說直接問醫生最快。掛號,等好久,終於輪到我。我跟醫生說我想瞭解孕婦用藥等級,結果醫生只是很簡略的跟我說不同等級用藥的風險,然後給我一份衛教手冊就叫我回去,真是哭笑不得。不過,至少我手上多一份官方的資料,心裡稍微踏實一點。
拿到衛教手冊後,我就開始比對之前在網路上找到的資訊,看看哪些說法是正確的,哪些是錯誤的。經過一番努力,我終於整理出一些頭緒!
原來,孕婦用藥等級主要分成 A、B、C、D、X 五個等級,每個等級代表不同的風險程度:
- A 級:表示在對照組研究中,無法證實對胎兒有害,是最安全的等級。
- B 級:表示動物試驗顯示對胎兒沒有危險性,但沒有在人類進行對照組的研究。
- C 級:表示動物試驗顯示對胎兒有不良影響,沒有在人類進行對照組的研究,但衡量用藥的益處大於其風險,還是可以使用。
- D 級:表示已有證據顯示對胎兒有危險性,只有在孕婦有致命危險時,權衡利弊才可以使用。
- X 級:表示動物或人體試驗證實會導致胎兒異常,且使用風險明顯大於效益,是禁用的藥物。
搞懂這些等級之後,我就幫老婆把家裡的藥都檢查一遍,看看哪些藥是安全的,哪些藥是要避免的。當然,最保險的做法,還是每次用藥前都先諮詢醫生,這樣才能確保老婆跟寶寶的健康!
總之,經過這次的經驗,我深刻體會到「資訊爆炸」時代,要找到正確可靠的資訊真的很不容易。也希望我的這篇分享,能幫助到跟我一樣正在努力學習的新手爸媽們!一起加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