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來跟大家聊聊我帶小孩玩手指謠的一些小經驗。其實一開始我也沒想過要特別教孩子玩這個,就是有時候看他們在家裡閒著也是閒著,不如找點事情一起做做。
一開始我還真不知道從哪裡下手,就先上網找找有沒有什麼好點子。網上資料還真是不少,像是什麼「五條小魚」、「豆乖乖」之類的,五花八門看得我眼花撩亂。不過,我發現好多影片都做得挺專業的,還有配樂什麼的,我就想說我一個五音不全的,唱歌還跑調,這可怎麼辦?

後來我就想,管他,反正就是陪孩子玩嘛唱得好不好聽也沒那麼重要。我就挑幾個看起來比較簡單的手指謠,像是「豆乖乖」,歌詞就是「小豆角,真可愛,裡面住著小乖乖,小朋友們把門開,豆乖乖呀快出來。豆乖乖呀排好隊,咕嚕咕嚕滾出來。」
- 準備道具:
- 我一開始用真的豆角,想讓孩子更有參與感,結果發現市面上的豆角都太大,小孩的小手不好握,後來改用小積木代替。
- 開始遊戲:
- 我先帶著孩子一起念歌詞,然後一邊念一邊用手指做出打開門的動作,再讓他們把積木從一個手裡倒到另一個手裡,模擬豆乖乖滾出來的樣子。
- 增加趣味性:
- 我還在每個手指上畫不同的表情,這樣孩子們就更喜歡玩,每次都玩得哈哈大笑。
後來,我又試「五條小魚」,這個稍微複雜一點,要用到五個手指頭。我還特地找彩色的筆,在我和孩子的手指頭上畫不同的小魚圖案,這樣看起來就更有趣。玩的時候,我就會一邊唱「一條小魚水裡游,孤孤單單在發愁……」一邊讓孩子跟著我一起做動作。沒想到,他們還挺喜歡的,每次都玩得不亦樂乎。
我發現,這些手指謠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手指靈活性,還能讓他們在玩耍中學到一些詞彙。而且最重要的是,我們可以一起享受這段親子時光,這比什麼都重要。大家不妨也試試看,真的是挺不錯的親子活動。我還發現,多做幾次之後,我唱的也沒那麼跑調,還挺有成就感的!
我也試過網路上說的「包剪錘」遊戲,一開始讓孩子先練習出手形,等孩子熟悉之後,再慢慢引導他們理解輸贏的概念。這個過程也是挺有趣的,雖然一開始他們經常會搞不清楚狀況,但多練習幾次之後,也能玩得有模有樣。
最後,我想說的是,其實陪孩子玩手指謠,最重要的不是你唱得有多好聽,動作做得有多標準,而是你願意花時間陪伴他們一起成長。這段時間的記錄,不僅僅是記錄孩子的成長,也記錄我自己的成長,希望這些經驗能給你們一些小小的啟發!